奈米晶粒材料 |
![]() |
過去二十年在精密材料與科學界出現了許多冠有”nano”的新名詞,如:nanostructured, nanocrystalline, nanoscale等。奈米結構材料與傳統多晶質材料的差異在於其組成顆粒的大小。典型的奈米晶粒的直徑只有約10 nm大小,其成分則可能為陶瓷、金屬、或半導體材料。 |
它們表現出的卓越特性使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很感興趣。所參與的各種產業之多令人驚異。除了許多新成立的公司想要將其技術商業化外,更有一群「主幹公司」早在這波奈米科技出現前就已開始製造奈米結構材料,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之久。 |
1. 材料種類與性質 (Material Type and Properties) |
許多種類的陶瓷、金屬、合金、半導體、和複合材料已被製成奈米晶粒結構。常見的例如 |
:氧化物、碳化物、氮化物陶瓷;鎳、鈦、與鉻等過渡元素;鐵基和鎳基合金;矽、硫化鋅、和 |
硒化鎘(cadmium selenide)等半導體;以及奈米晶粒與聚合體組成的複合材料。雖然以粉末顆粒的 |
型態最為常見,但也可製成緻密的護層(coatings)或塊體(bulk solids)。若是粉末顆粒型態,則常分 |
散於水溶液或有機介質中,以供特定用途使用。 |
材料的巨觀性質會受到其微構造的影響;奈米晶就顯現與傳統材料非常不同的性質。 |
2. 奈米材料特性 | |
顆粒至奈米晶粒大小時性質的各種改變 |
|
性質 | 變化 |
(1) 電性質 | 1. 陶瓷與磁性奈米複合材料的導電性變高。而成的高分子量物質。 2. 金屬的電阻變高。 |
(2) 磁性質 | 1. 顆粒在奈米晶粒範圍內逐漸減小至一臨界晶粒,矯頑磁場增加。 2. 顆粒小於臨界晶粒,矯頑磁場降低,造成超順磁性質。 |
(3) 機械性質 | 1. 金屬與合金之硬度與強度增加。 2. 陶瓷之延展性、韌性、和加工成形性質增強。 |
(4) 光學性質 | 1. 被量子化的奈米晶粒之光譜顯現藍位移。 2. 半導體之螢光效率增加。 |
資料來源: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. |
3. 商業上的應用與產品 (Commercial Applications/Products) |
儘管這個領域大多還在發展階段,但的確在市場上已有奈米結構材料產品。奈米顆粒已被 |
加到一些普通商業產品如:研磨打光液、耐火塗料、磁性流體、磁帶、防曬油、透明木漆和其他 |
產品。至於高性能奈米結構護層的商業用途則有限,主要還停在發展原型階段。目前唯一真正有 |
工業用途的奈米結構塊體材料是德國Vacuumschmelze製造的鐵基合金軟磁鐵。 |
除了日本用作磁帶所製造的金屬奈米顆粒外,已具有工業規模產量的奈米結構粉末與分散 |
液的材料就是陶瓷(主要是氧化物)。奈米矽石與氧化鐵粉末已商業化達半個世紀,另外氧化鋁 |
、氧化銻與其他材料則是最近才進入此市場。至於已有商業產量的非氧化物陶瓷奈米粉末有各種 |
碳化物,尤其是碳化鎢。這些粉末目前可買到的粒徑最小是在約50~200 nm的範圍。 |
4. 奈米晶粒工業之歷史 (History of the Industry) |
極細粒粉末已被製造與研究數十年。Michael Faraday在1857年合成膠質金粒,奈米結構催化 |
劑的製程與性質也被研究了七十多年。1930年代,美國的A.H. Pfund 與德國的H.C. Burger and P.H. |
Van Cittert各別發展出目前最常用來製造奈米晶粒的氣體凝結技術。 |
工業用途的奈米結構塊體材料是德國Vacuumschmelze製造的鐵基合金軟磁鐵。 |
1940年代早期,美國與德國已經在製造與販售沈澱(precipitated)與煙霧(fumed)矽石奈米晶粒。 |
二次世界大戰時,德國因為石油要供應軍用,因此發展出用煙霧矽石來取代橡膠中碳黑強化物的 |
功能。之後,奈米無晶質矽石顆粒即被用在許多消費產品,涵蓋從非乳製咖啡奶精到汽車輪胎等 |
用途。 |
基於60年代的發展,日本研究與發展公司在1971年進行了一項五年計畫,全力發展用在磁 |
帶的金屬奈米粉末製造。1974年時,真空冶金有限公司製造出銅、銀、鋁、鎳、鈷、和鐵的奈米 |
晶粒粉末。就在這十年間,NASA在60年代末期所發展出的製造含有懸浮氧化鐵奈米晶粒的磁流 |
體技術也進入美國市場。1976年康乃爾大學的C.G. Granqvist and R.A. Buhrman發表了一篇重要且常 |
被引用的用惰性氣體蒸發法製造奈米晶體的文章。 |
5. 近年重要事件 (Recent Events) |
1981年日本在Explortory Research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Program下推動另一超微晶粒的五年計 |
畫。1980年代德國 H. Gleiter發表他開創性工作,包括奈米晶粒首次在真空下凝結,而且也報告了 |
奈米相材料塊體的性質。 |
80年代的其他進展有: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的新技術轉移至工業界。 |
6. 今日現況 (Today) |
從1991年來,與奈米材料相關的文章已有2775篇出版(僅1996年就有約925篇),相關的美 |
國專利則有300多項。美國政府也透過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|
program投入超過20 million funding發展奈米結構材料的商業化工作。 |
越來越多的商業公司(目前只在美國就有超過50家公司)朝著擴大生產與投入既有市場努 |
力。其中有超過一打的公司正以工業級規模產製奈米結構材料。其他新興企業則大多數是從事少 |
量製造與R&D的公司。各種不同工業中的許多主要公司也都在發展奈米結構材料的研究,以因應 |
內部的需求。 |
美國以外的國家,如日本已經在奈米材料的發展與製造上努力多年,此外其他亞洲與歐洲 |
國家(特別是德國)也有工業級的發展動態。 |
7. 美國市場 (U.S. Markets) | |||||
奈米結構材料之美國市場總值
|
|||||
1996 |
2001 |
||||
$(millions) |
% |
$(millions) |
% |
AAGR#(%) |
|
Particles* |
41.3 |
97.6 |
148.6 |
96.1 |
29.2 |
Coatings |
1.0 |
2.4 |
6.0 |
3.9 |
43.1 |
Total |
42.3 |
100.0 |
154.6 |
100.0 |
72.3 |
*乾粉末顆粒與分散液 (Dry powders and liquid dispersion.) | |||||
# 平均年成長率(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) | |||||
資料來源: A technical-market research study -- “Opportunities in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,” by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Co. | |||||
上表之顆粒包括商業化大量製造,用來作成產品或原型的陶瓷、金屬、半導體、和鑽石奈 | |||||
米結構材料。但不包括總值達數億美元的奈米無晶質矽石粉末。 | |||||
Particles的成長主要是在陶瓷奈米晶粒的部份。 | |||||
近期將出現的新產品,例如:奈米結構碳化鎢鈷精密微鑽頭(用在電路版製造);奈米晶 | |||||
粒多層鈦酸鋇電容器。 |
參考資料:Rittner, M.N. and Abraham T. (1997) The Nanostructured
Materials Industry.
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, V.76, no.6, p.51-53.
單元七 |
單元八 |
單元九 |